**美国停止海外空气质量监测,曾促使中国等国采取行动**
香港——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已停止在海外监测空气质量,结束了这项已提供十多年重要公共卫生数据的项目。美国国务院表示,由于“预算限制”,已于周二暂停在全球60多个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收集空气污染数据。
一位发言人表示:“目前的预算环境要求我们做出艰难的削减。不幸的是,我们无法继续发布这些数据。”此前,特朗普政府上周大规模解雇了提供环境相关服务的联邦工作人员。
空气质量数据此前已发布在环境保护署运营的网站AirNow和国务院管理的移动应用程序ZephAir上。截至周三,该网站已下线,而包括中国北京、印度孟买和泰国曼谷在内的许多城市的数据已不再在应用程序上提供。根据瑞士空气质量监测公司IQAir的数据,这些城市都是周三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世界卫生组织称,2019年室外空气污染在全球造成约420万人过早死亡,其中大多数发生在缺乏可靠空气质量数据的中低收入国家。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大使馆的空气质量监测“显著”降低了所在城市的污染物水平,并提高了当地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该研究的合著者、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专门研究环境经济学的副教授安德烈亚·拉瑙泽表示,该项目对于世界上无法获得“高质量、及时和可靠的监测”的地区来说“非常重要”。她在电子邮件中表示,这些数据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平均每个城市减少了303例过早死亡,并因死亡率降低而每年节省1.27亿美元。
该研究指出,辅助证据表明,监测项目和由此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降低了国务院的成本,因为国务院会向在污染严重地区工作的外交官和其他海外雇员提供危险津贴。
监测始于2008年,首先在北京美国大使馆启动了一个试点项目,该项目在其屋顶安装了一个设备,用于记录PM2.5的水平,PM2.5是一种与过早死亡和心脏病相关的空气污染物。然后,这些读数会实时在网上分享。2010年,当北京的PM2.5读数超过500时,该项目成为国际新闻头条,大约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上限的20倍,大使馆称之为“糟糕透顶”的污染。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气候变化与环境健康中心主任任洪亮表示:“美国全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提供了一个独立的数据来源,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北京的空气污染状况。”
尽管该项目最初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不满,但美国大使馆每小时发布的数据促使中国于2011年在其首都建立了自己的PM2.5监测系统。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2011年至2014年)在2013年表示:“我从未见过美国政府的倡议在一个国家产生如此立竿见影、引人注目的影响。”
此后,中国承认北京正在经历“持续、大规模、高浓度严重空气污染”。2014年,中国当局宣布该国将发起一场“污染防治战”。在随后的几年里,北京市推广了替代产生雾霾的煤炭的措施,并关闭了2600多家与污染相关的制造公司以及其他措施。联合国2019年的一份报告称北京的进展“突出”,称赞其空气污染控制政策是“典范”。
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一位中国高级环境官员上个月表示,中国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有效消除严重空气污染。任洪亮表示,美国的监测项目也可以作为评估各国收集的空气质量数据可靠性的“独立参考”。他说,拥有有效的空气质量数据对于研究空气质量与健康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他说:“即使我们有健康数据,如果缺少空气质量数据,我们也无法完全理解各种疾病与空气污染物之间的联系。”他补充说:“鉴于可预见的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可能会变得更糟。”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肯定了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提及美国项目促使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此外,文章引用了联合国报告对北京空气污染控制政策的赞扬,整体上对中国的空气治理努力持积极态度。
原文地址:U.S. embassies end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that spurred China and others to action
新闻日期: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