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正在显现巨大成果
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此前,人们对中国经济存在的“3D”问题——通缩(Deflation)、债务(Debt)和人口结构(Demographics)正在结构性地阻碍增长——的担忧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投资者们正在热议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能够赶超美国,并挑战其技术霸主地位。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终于开始显现回报。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数据,2000年至2020年间,中国的工程师数量从520万猛增至1770万。人们认为,如此庞大的人才储备能够帮助中国提升生产可能性边界。某种程度上,DeepSeek的出现不应令人感到意外。规模至关重要。仅凭更大的人才库,中国就更有可能实现颠覆。
保尔森研究所旗下的智库MacroPolo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排名前2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有47%在中国完成了本科学习,远高于美国的18%。去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制的创新指标数量方面,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新加坡和美国。
这也意味着,创新突破可能随时随地涌现。例如,总部位于杭州的DeepSeek并非诞生于北京著名的清华大学。其创始人梁文峰毕业于浙江大学,这是一所受人尊敬的学府,但绝非中国的“哈佛”。今年3月,Manus AI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地位的质疑,该公司推出了一款能够执行复杂任务(如股票分析和简历筛选)的。
其首席执行官肖宏毕业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这是一所名气更小的学校。再比如,初创公司Unitree Robotics,其“功夫机器人”正处于中美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竞赛的前沿。其创始人王兴兴当年仅仅因为英语考试成绩不佳,才勉强进入上海的一所地方大学。换句话说,不要仅仅通过顶尖的1%来判断中国能够取得的成就。如今,来自排名较低的大学、生活在较小城市的毕业生们,正在拿出令人惊叹的创新成果。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成本优势。凯源证券的数据显示,中国30岁以下的工程师占工程师总数的44%,而美国仅为20%。因此,中国研究人员的薪酬仅为美国的约八分之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值得称赞,他正致力于提升中国的价值链。如今,大约40%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大学,而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10%。与此同时,工程学是研究生阶段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对于一个一直在努力应对人口萎缩的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喘息机会。去年,中国的,与疫情前每年约1500万的新生儿数量相比,出现了大幅下降。这个数字尤其不祥——2024年是龙年,根据中国的生肖信仰,龙年被认为是生育子女的吉祥年份。人口老龄化,加上对出口驱动型增长引擎正在失去动力的担忧,导致人们担心中国可能成为下一个日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迷失方向。
因此,工程师的故事预示着一种新的增长模式。是的,中国劳动力正在迅速老龄化。是的,与东南亚相比,中国的工资对于智能手机和服装等传统出口产品来说已经变得过高。但中国的工程师仍然年轻、廉价且数量庞大。因此,他们为中国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在生物技术、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与西方匹敌。
现在,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捍卫其传统出口行业,因为它非常清楚自己已经失去了关键优势。相反,它将加倍努力培养工程人才,以寻求新的增长来源。因此,那些对美国科技股持乐观态度的人需要考虑中国构成的结构性挑战:中国会像颠覆服装和家居用品行业一样颠覆科技行业吗?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强调了中国在工程师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潜力,表达了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尤其强调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可能超越西方的潜力,整体基调偏正面。
原文地址:China’s ‘Engineer Dividend’ Is Paying Off Big Time
新闻日期: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