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创新崛起,挑战美国制药巨头**
生物技术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药企已从过去的仿制者转变为挑战西方创新主导地位的力量。彭博新闻的一项独家分析显示,去年中国进入研发阶段的创新药物数量(包括癌症、减肥等领域)已超过1250种,远超欧盟,并逼近美国的约1440种。
这些药物候选者来自一个曾以廉价仿制品和质量问题而闻名的国度,如今正不断突破高标准,赢得药品监管机构和西方制药巨头的认可。分析显示,医疗创新重心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制药业施压之际,中国生物技术的进步——其规模正逐渐显现——可能会成为又一个超级大国竞争的领域,如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
上海LEK咨询公司管理合伙人表示:“这种规模是我们前所未见的,产品具有吸引力且发展迅速。”自2003年以来,他一直在为医疗保健公司提供中国战略咨询。
这一转变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2015年中国开始改革其药品监管体系时,该国仅有160种化合物为全球创新药物管线做出贡献,不足总数的6%,落后于日本和英国。改革简化了审查流程,加强了数据质量标准,并提高了透明度。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提升10个重点领域的制造业水平,也促进了对生物技术的大量投资。这些因素共同引发了一场由受过外国教育和培训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领导的繁荣。
Norstella思想领导力副总裁表示:“中国不仅几乎与美国持平,而且还具有增长轨迹。如果说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在药物数量方面超越美国,那也不算耸人听闻。”
彭博新闻的数据分析侧重于创新药物,不包括仿制药组合、重新配方和生物类似药。
除了数量之外,更令人震惊的飞跃是中国生物技术创新的质量。尽管制药行业一直在争论中国公司是否有能力生产出不仅有效而且具有变革意义的新疗法,但越来越多的方面对此表示认可。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在内的全球最严格的监管机构,越来越认为中国药物通常具有足够的潜力,值得投入更多资源来加速审查,并授予其令人垂涎的行业称号,如优先审查、突破性疗法认定或快速通道资格。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在获得此类加速审查方面略微领先于欧盟,这相对于之前生产Wegovy等药物的地区来说,是一个显著的优势。
中国创新的早期典范之一是一种细胞疗法,该疗法已显示出治疗致命性血癌的希望。该疗法最初由中国科济药业开发,现在由拜耳公司销售,并在与美国同类疗法的竞争中胜出。
尽管如此,中国原创药物获得这些称号的绝对数量仍远落后于美国。规避风险仍然是阻碍中国制药创新的一个因素:到目前为止,顶尖公司倾向于专注于制造现有疗法的更好版本或旧想法的新迭代,很少有公司开创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新治疗方法——这种努力伴随着很高的失败风险,并且仍然由美国、欧洲和在较小程度上由日本主导。
然而,中国最大的突破正越来越多地被制药巨头以创纪录的价格收购,这表明对下一个重磅药物的长期竞争也在向东方转移。百济神州的一种新型癌症药物在中国的一项研究中被证明比默克公司的Keytruda更有效,这被比作中国生物技术的DeepSeek时刻,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热潮。超越Keytruda(全球最畅销药物)的希望也推高了荣昌生物的估值,该公司在2022年支付了5亿美元的预付款,获得了在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开发和营销权。
其他跨国公司,如默克、阿斯利康和强生,也收购了中国资产。今年5月,亘喜生物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一项价值12亿美元的预付款协议,用于一种癌症药物的开发,创下了新纪录。根据生物制药交易数据库DealForma的数据,这些交易的价值和频率都在增加,这表明人们对中国原创药物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并能带来可观收入抱有信心。
Norstella的Chancellor表示,来自中国的潜在候选药物的数量意味着跨国公司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地撒网”。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崛起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它们有能力在从实验室实验和动物测试到人体试验的每个阶段以更低廉、更快速的方式进行研究。从头开始创造一种新药是出了名的耗时且昂贵,而中国庞大的患者群体和集中的医院网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加速器。对药物进行各种测试阶段所需时间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医生可以更快地招募试验对象——对于癌症和肥胖药物的早期试验,他们可以在美国一半的时间内完成患者招募。
成本差异意味着中国公司可以同时进行多项试验以找到赢家,或者一旦其他团体验证了一个科学想法,就可以快速启动新项目。自2021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首选地点,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了最多的新试验。
Novotech Health Holdings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他们可以超越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
诚然,中国的临床数据仅仅是一个开始。美国监管机构已经明确表示,仅中国的试验结果,无论多么积极,都不足以支持药物批准。有志于在海外销售其药物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必须通过复杂且进展缓慢的全球研究来证明其治疗益处可以在非中国患者身上复制。
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有足够数量的来自中国的药物赢得美国和欧盟的批准——这是高质量治疗的黄金标准——并在西方世界得到广泛使用,但业内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的创新者既包括由受过外国教育的企业家创立的尖端生物技术初创公司,也包括像恒瑞医药这样的老牌中国制药公司,该公司曾经是中国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商之一。
在北京降低仿制药价格的行动使该行业的利润下降后,该公司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用于转向创新研发。目前,该公司是2020-2024年期间新增到研究管线中的创新药物数量最多的全球制药公司。
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产生创新药物候选药物数量最多的50家公司中,有20家是中国公司,而之前的五年中只有5家。
伦敦医疗保健咨询公司Treehill Partners的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表示:“随着我们不断前进,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拥有高质量创新这一事实将不再是新鲜事。它只会成为被接受的常态。”
在美中两国重新陷入地缘政治争端之际,中国生物技术生态系统的增长引起了一些美国政界人士和商界领袖的警惕。一个国会委员会警告说,美国可能在又一个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产业中失去领导地位。
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的研究分析师表示:“生物技术是美中技术竞争的最前沿之一。”除了经济影响和生物技术的潜在军事应用外,中国对创新疗法的控制可能会在未来的冲突中被武器化,如果美国人变得依赖这些药物的话。
这种威胁感促使人们呼吁美国政府通过限制科学设备的出口管制和投资壁垒等措施来阻碍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并促进国内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包括改变监管环境以效仿临床试验运行更快的国家。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罗伯特·F·肯尼迪最近承诺要“”。
尽管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新对抗关系存在风险,但像科济药业这样的中国制药商已将目光投向将其疗法推向发达的西方市场。
科济药业首席执行官Michelle Xia在4月份表示:“制药业是世界上最好的行业。归根结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益于中国、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患者。”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篇幅都在强调中国药企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快速进步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国际合作的增加,整体基调积极。
原文地址:China Drugmakers Catching Up to US Big Pharma With New Medicine Innovation
新闻日期: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