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升破7元关口。随着市场参与者对北京是否允许人民币升值展开辩论,人民币可能进一步升值。

中国银行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可能推动人民币走高的因素包括美国经济疲软、美联储降息以及对美元信心的更广泛侵蚀。上周的一次采访中,管涛表示,另一个潜在的推动因素是类似于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达成的第二项中美贸易协议的前景,这可能提振对中国资产的信心。

尽管全球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资产,今年以来美元已下跌约8%,但人民币在岸汇率仅上涨1.6%,成为亚洲表现较弱的货币之一。人民币兑一篮子贸易加权货币汇率下跌5.2%,落后于多数主要货币。

这种不佳的表现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即这是否预示着政策意图,尽管北京官员坚称他们并未寻求通过贬值来获得竞争优势。这也引发了要求中国加强人民币的呼声,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前官员警告称,长期疲软可能会损害消费并加剧贸易紧张。

包括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和多伦多道明银行在内的几家机构已上调人民币预测至接近1美元兑7元人民币,理由是美国和中国最终将达成贸易协议。离岸人民币上次触及强于1美元兑7元人民币的水平是在2024年9月,本周的交易价格约为7.18元人民币。

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的管涛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人民币可能会升至该水平以上,同时他否认北京正在故意削弱汇率以支撑出口的说法。他说,下跌是“结果,而不是政策目标”。

管涛补充说:“中国政府的目标不是削弱货币以提高出口竞争力,而是防止双边汇率出现过度短期波动,从而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稳定。”

他说,中国有能力应对更大的汇率波动,应该允许人民币更加灵活和市场化,这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大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他说:“我们的政策应该更直接地服务于国内目标——增长、就业和价格稳定。最重要的是支持这些目标的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表示,即使中国刚刚经历了今年以来最糟糕的一个月,中国央行也暗示将避免采取降息等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央行承诺彻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

尽管对人民币持乐观态度,但管涛警告说,市场可能对下行风险过于自满。美国和中国可能已将贸易休战延长了90天,但艰难的谈判仍可能重燃摩擦,并使人民币重新面临压力。他说:“如果市场对乐观情绪的定价过高,那么任何意想不到的负面发展都可能给人民币带来压力。我认为这目前是一个真正的可能性。”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内容是中国经济学家对人民币未来走势的积极预测,以及对中国政府稳定汇率政策的肯定。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中国有能力应对汇率波动,并强调政策应服务于国内增长目标,整体上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原文地址:Yuan May Strengthen Past 7 Per Dollar, Top China Economist Says
新闻日期:2025-08-18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