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界领袖们已经看到了依赖中国可能带来的经济灾难的红色警报,但他们并未予以重视。

从汽车到化工,德国最大的出口商们正在无视政府的呼吁,投入数十亿欧元用于新的项目,这些项目将他们的命运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23年至2024年间,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增加了13亿欧元(15亿美元),达到57亿欧元。

政府官员在这方面也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改变模式的措施。知情人士透露,他们私下会面并制定行动计划,但仍然不愿干预外国投资决策。一位德国高级官员打趣说,从历史上看,干预投资决策并不符合德国的传统。

在最近的会议上,商界领袖和政府官员就这一情况相互指责,但几乎没有提出解决方案。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回避中国的成本由谁承担——是企业因利润损失,工人因裁员,消费者因价格上涨,还是已经捉襟见肘的政府?

目前,中国提供了太多的短期利润,让人无法忽视,即使北京最终可能会限制关键物资的供应和庞大的市场准入。除非柏林强迫他们改变路线或帮助支付账单,否则企业高管们看不到改变方向的理由。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将于本周末前往北京,讨论柏林的担忧,与此同时,德国总理公开警告企业注意其在华风险敞口的危险性。不作为的后果可能是深远的。德国现在将其产业与中国联系得越紧密,北京将在长期内对欧洲最大经济体施加的影响力就越大——中国可以利用这种力量来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甚至限制欧洲大陆影响全球事务的努力。

“去风险不仅仅是商业考量,”荣鼎集团的合伙人表示,“反事实的情况是,中国可以支配欧洲的外交和经济政策。”汽车行业是德国对华风险敞口的核心,而且还在加倍投入。荣鼎集团发现,平均而言,汽车制造商约占2020年至2024年德国在华投资的三分之二。近年来,这一支出加速增长,2023年至2024年间增长了69%,达到42亿欧元。

如今,中国是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最重要的市场。宝马已承诺投资约38亿欧元在沈阳建设一个电池项目,使中国成为其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它还从中国向欧洲出口电动SUV。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将其年度战略峰会转移到北京,并正在开发仅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大众汽车称中国为“第二故乡市场”,同样与中国公司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以加速其技术发展。

这种模式不仅限于汽车行业。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刚刚在中国开设了一个耗资87亿欧元的综合体——这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上个月,巴斯夫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卡米特表示,中国对公司的增长至关重要,称该市场有助于抵消德国的低迷产量。同样,德国全球工程公司西门子正在加深对中国产品开发的依赖,同时削减在德国的职位。荣鼎集团的数据显示,总体而言,过去五年德国在华的平均年度投资达到52亿欧元,远高于2015年至2019年间 recorded 的33亿欧元的平均水平。

但寻找其他替代方案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即使公司找到稀土材料或芯片等产品的其他来源,他们也将支付比中国更高的价格——不仅是为了产品本身,也是为了新的供应链。最积极的结果是,北美、欧洲和印度的新市场抵消了这些投资。但这需要时间,而且不能保证成功。在此之前,企业高管们常常在令人不快的选择之间做出抉择:要么承担削减利润的成本,要么提高价格惹恼客户,要么解雇工人。除非政府提供帮助。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汽车行业正在积极寻求和实施必要的去风险——但也必须在政治上予以支持,而不仅仅是要求。”与政府会谈的企业高管们提出了一些国内改革措施——从降低能源成本到减少官僚主义——这些措施将激励在德国运营。然而,由于政治分裂加剧,柏林正努力推进其议程。而且政府已经在努力支付其在气候、国防和福利方面的支出承诺。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高级主管兼欧洲汽车供应链贸易集团CLEPA的主席表示:“安装一种新型的、分离的供应链至少需要三到四或五年时间。我们不应该对此抱有幻想。”并非所有德国公司都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这个问题。从几年前开始,许多较小的公司就决定他们不能再依靠中国来维持经济生计。激光技术公司4Jet就是其中之一。它对北京长期以来的策略持谨慎态度:利用巨额补贴迅速发展国内产业,然后充斥全球市场并削弱竞争。因此,4Jet的客户包括航空公司以及玻璃和轮胎制造商,开始优先考虑印度等市场,以抵消在中国失去的任何收入。据首席执行官Jörg Jetter称,现在,即使中国完全关闭市场,该公司也能生存下去。“我发现政治非常幼稚,”Jetter在一次采访中说。“他们正在做什么非常透明。”

Jetter指的是北京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该计划指定了中国希望主导的10个现代产业。它奏效了。中国已成为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的市场领导者,以及机床和机器人领域的强大竞争者。中国目前正计划在预计明年初发布的新五年计划中扩展这些目标。对于今天仍然依赖中国的一些公司来说,北京正在警告他们,如果这些长期担忧成为现实,情况可能会多么痛苦。上个月,德国汽车制造商看到了中资公司荷兰Nexperia突然停止芯片供应如何在几天内中断生产——这场危机尚未完全解决。

更广泛地说,德国对华出口正在下降,而对中国低成本投入的依赖正在上升,这是生产转移到中国的结果。德国经济研究所的Jürgen Matthes在7月份表示,这种趋势可能会造成“德国工业基础的逐渐空心化”。商业团体现在希望政府干预。代表机械和设备工程领域中型企业的VDMA贸易协会表示,一项调查显示,其超过四分之三的成员仍然认为自己在欧洲市场对中国具有竞争力。当被问及未来五年的前景时,这一数字降至不到一半。“这是我们不能简单接受的发展,”Richtberg说。德国官员越来越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柏林在上一届政府领导下于2023年首次承诺从中国“去风险”,但提供的信号多于行动。自今年5月上任以来,德国总理已经成立了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并要求其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该委员会上周的首次会议上,官员们同意在年底前制定一项行动计划,以实现德国原材料供应来源的多样化。柏林还在制定一项经济安全战略,预计将于明年出台。尽管如此,Merz警告各公司,他不会拯救他们。“当我与他们会面时,我总是告诉他们:如果事情出错,那是你们的风险,请不要来找我们,”Merz周四表示,并指出中国当局有权切断供应或将德国公司拒之市场之外。“这可能很快发生,”他说。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在强调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以及这种依赖可能带来的风险,暗示中国可能利用经济影响力来影响德国乃至欧洲的政策,对中国持有一定的警惕和负面情绪。同时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企业停止芯片供应的事件,进一步加深了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Germany Is Just Making Too Much Money in China to Back Away Now
新闻日期:2025-11-16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