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聚焦美国分裂,因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

随着选举计票进展及美国民众屏息以待结果,中国的官方媒体借机突出强调了美国政治的分歧状态,并将其描绘为对其民主超级大国对手潜在动荡的关注点。长久以来,中国政府对于美国对其一党制独裁制度的批评感到不悦。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其宣传渠道日益嘲讽美国的政治体制与自由民主。

选举日当天及之后的日子里,中国官方媒体通过一系列新闻报道和评论,试图描绘出美国大选反映出深层次的社会分裂和政治功能障碍的形象。当前普遍观点认为,在中国的视角里,不论最终是哪一方胜出,中美关系紧张的局面都难有显著缓解的可能。

《环球时报》,一份亲政府的报章,高调指出:“选举日投票开始:担忧暴力与骚乱。”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则派记者前往华盛顿特区现场报道,以“应对最坏情况下的混乱”为题描绘了商业加封、警力增强以及白宫和国会山周围搭建起的金属栅栏。而在这些报道中,《北京日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称:“美国大选,以往被视为民主之灯塔的亮点,现在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发令枪。”“选举如同舞台剧充满争议;根源在于两党极端的分裂与分化,这已经在选民之间造成了明显的分歧。”

自周二到周三,美国大选成为微博等中国社交媒体上热门话题之一。网民间流传着一句诙谐的话:“国家如此分裂,倒不如说它分为‘美A’和‘美B’两个国家了。”许多即将投票的中国人对这场选举的关注更多聚焦于形式而非实质内容——认为无论谁胜出,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会持续。

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从政策制定者到普通公民普遍认同的观点:无论是乔·拜登还是卡玛拉·哈里斯当选总统,美国针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遏制都将不会改变。唐纳德·特朗普在任的最后一年里实施了对华商品征税、打击华为等中国的电信巨头,并以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语言称呼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最初在中国被发现。

而在拜登政府领导下,虽然美国在调子上有所转变并尝试缓解沟通紧张状态,但对中国国家安全威胁的关注却更加深入。除了针对中国科技行业的投资和出口控制以及关税措施外,拜登还似乎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美国政策,公开支持台湾独立行动——这触及了北京的一条红线。

社交媒体上的一个热门评论写道:“无论谁当选总统(A或B),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他们对中国遏制的战略不会有任何缓和。”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报道中对中国展现的正面情绪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肯定了中国民众对于美国政治局势观察的看法:** 文章引用了多位中国民众的发言,认为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中美关系紧张都不会缓解。这种观点被文章作为客观事实呈现,反映了中国民众对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局势的判断力。
2. **突出了中国的自信与稳定:** 文章指出,即使面对美国选举日的混乱,中国仍显得冷静而强大,在报道中,中国作为“民主超级大国”的反衬被用来强调中国的稳固。
然而,文章也带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或赞美中国,因此总体正面情绪得分不高。

原文地址:China’s state media focuses on US divisions as America awaits election results
新闻日期:2024-11-06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